生活中,铅笔、剪刀、玩具零件、意外撞击等都可能引发儿童眼外伤。一旦孩子出现眼外伤,很多家长慌了神,要么凭“老经验”用偏方处理,要么觉得“孩子没喊痛就没事”,殊不知这些错误做法,可能会让小伤酿成终身遗憾。
今天就帮家长们理清儿童眼外伤的3个高频急救误区,教你科学处理方法,更附上关键预防措施,愿每个孩子的眼睛都能远离伤害。
误区一:受伤后盲目“偏方处理”,加重伤害
部分家长或看护者遇到孩子眼伤时,会凭“老经验”处理,比如用猪油、唾液、香油、草药汁涂抹,或用热毛巾热敷,这些行为往往会加重伤害:
猪油、香油等油脂类物质,会在眼球表面形成密闭层,若伤口已有细菌,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引发严重感染;
唾液中含有多种细菌,直接接触伤口会引发感染;
若眼外伤伴随出血、肿胀,热敷会扩张血管,导致出血加重,肿胀更明显。
正确做法:受伤后第一时间停止孩子的揉眼动作,用干净的纱布轻轻覆盖眼部(避免按压),立即前往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就诊,途中尽量让孩子闭眼,减少眼球转动。
误区二:“孩子没喊痛=没事”,延误黄金治疗期
儿童眼外伤的特殊性在于,儿童对疼痛的敏感度较低,尤其是眼球内部损伤(如角膜破裂、晶状体脱位),初期可能不会有剧烈疼痛,但损伤已在持续加重。
而且,眼球内部组织(如玻璃体、视网膜)损伤后,黄金治疗时间通常只有4-6小时,超过24小时后,感染和失明的风险会大幅上升。
正确做法:只要孩子眼部受到外力撞击、异物戳碰,无论孩子是否喊痛、外观是否有明显红肿,都要立即就医。就医时需如实告知医生受伤原因(如“被铅笔戳到”“摔倒时碰到玩具”)、受伤时间,避免因隐瞒信息影响医生判断。
误区三:自行处理“眼内异物”,强行取出致二次伤害
除了铅笔戳伤,儿童眼外伤中常见的还有“异物入眼”,如沙子、灰尘、小颗粒玩具零件等。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眼睛里有异物,会直接用手揉、用棉签挑,或让孩子用力眨眼,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异物划伤角膜,引发角膜炎。
若异物是尖锐物体,如小玻璃渣、金属碎屑等,强行取出可能导致异物刺入更深,损伤晶状体或视网膜。
正确做法:若异物在睫毛、眼角等眼睑表面,可让孩子轻轻闭眼,用干净的流水缓慢冲洗眼睑,注意水流不要过急;若异物在眼球表面,或孩子已出现畏光、流泪、睁眼困难,不要自行处理,立即前往专业眼科医疗机构,由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异物并消毒。
这些儿童眼外伤预防措施,比急救更重要
比起受伤后补救,提前预防能尽可能避免悲剧:
√ 家具边角安装防撞条,避免孩子摔倒时撞到眼部;
√收纳好尖锐物品,如剪刀、美工刀、铅笔等,儿童使用铅笔时需选择圆头铅笔,避免笔尖过尖;
√避免孩子玩弹弓、仿真枪、激光笔等危险玩具,这类玩具可能造成严重眼伤。
√ 同时告诉孩子,眼睛不舒服时不要用手揉,遇到他人打闹时及时避开,若有异物入眼或受伤,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
孩子的眼睛,经不起“试错”
儿童眼外伤的急救,没有“第二次机会”,任何眼部受伤,都应优先选择就医,而非自行处理;任何伤情,都应如实告知,而非心存侥幸。
希望更多人重视儿童眼外伤的急救与预防,让每个孩子的“心灵窗户”都能被好好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