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8月5日讯(通讯员/余倩)“以为是老花眼加重,没想到是糖尿病把眼睛‘吃’了。”58岁的张阿姨坐在岳阳爱尔眼科医院诊室里,手里攥着糖尿病诊断书,眼前的视力表上最大的“E”字已经模糊成一团黑影。这一幕,是眼底病科主任刘祥明经常会遇到的场景 —— 糖尿病患者因忽视眼部检查,最终面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张阿姨三年前确诊2型糖尿病时,医生曾叮嘱她定期查眼底,但她觉得 “眼睛没毛病”,把精力全放在了控血糖上。直到半年前,她发现看报纸时字边缘总像镶了毛边,过马路时对面的红绿灯变成模糊的色块,才匆匆就医。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视网膜已出现大面积出血,黄斑区水肿如同被泡发的海绵,视力仅剩 0.1。“就像照相机的底片被泡坏了,”刘祥明主任解释,“此时再治疗,最多只能保住现有视力,想恢复到从前几乎不可能。”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临床数据显示,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 1人会遭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三分之一会并发黄斑水肿 —— 这种被称为 “甜蜜的隐形杀手” 的眼病,早期症状常常具有迷惑性。45岁的王先生是位出租车司机,确诊糖尿病五年间,总觉得“偶尔眼前飞蚊子” 是疲劳所致。直到一次出车时,突然眼前一片黑影遮挡,险些酿成车祸。检查发现,他的视网膜已出现牵拉性脱离,手术虽保住了眼球,却永远失去了驾驶资格。
为什么糖尿病会盯上眼睛?刘祥明主任打了个比方:“高血糖就像持续浸泡血管的糖水,眼底血管纤细脆弱,长期被‘糖化’后会变得僵硬、渗漏,甚至闭塞。”这种损伤从确诊糖尿病起就可能悄悄发生,但早期仅表现为视力轻微波动,或在看直线时发现轻微弯曲,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老花眼、近视度数变化。等到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往往已坏死,就像枯萎的植物无法复活。
防治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尿病患者应遵循 “三个一” 原则:确诊后立即做第一次眼底检查,每年至少复查一次,出现视力异常需24小时内就诊。62岁的李大爷就得益于这种警惕性,他确诊糖尿病后坚持每年查眼底,去年检查时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接受了激光治疗,如今视力仍保持在0.8。“就像屋顶刚漏水时及时修补,总比塌了再重建强。”刘祥明主任说。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也不能掉以轻心。临床中约15% 的患者,尽管空腹血糖始终稳定在7mmol/L以下,仍会出现眼底病变。这是因为血糖的波动幅度、患病时长、是否合并高血压等因素,都会影响眼部健康。因此,定期检查就像给眼底“做体检”,能在病变萌芽时就进行干预。
眼下,岳阳爱尔眼科医院针对糖尿病患者推出的 “眼底绿色通道”,可通过超广角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技术,5分钟内完成眼底筛查。刘祥明主任强调:“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并发症的忽视。保护视力的密码,就藏在每一次主动检查里。”
转自:岳阳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
https://h5-ronghehao.0730news.com/#/detail?infoid=216859&infotype=graphic&versionName=5.2.2&nanyuecloud=6b68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