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医院・股票代码:300015

搜索

都戴离焦镜,为什么效果不一样?

时间:2025-07-29 来源: 岳阳爱尔

        在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具箱”里,离焦镜凭借经济、便捷的优势,成为不少家长的优选。

        不过,在临床中却常出现这样的困惑:明明都戴离焦镜,有的孩子一年近视只涨25度,有的却能涨100、200度。同样是离焦镜,为何效果会差这么多?

        离焦镜:小小镜片为何能延缓近视发展

        如果将我们的眼睛比作一台精密的“相机”,视网膜就是“底片”,而眼轴长度决定了“对焦”是否准确——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

        普通单光眼镜只能让中心视力清晰,但会让视网膜周边的影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即“周边远视性离焦”),这种“模糊信号”会促使眼轴不断变长,导致近视加深。

        离焦镜的核心智慧,在于“反向调节”。

        通过特殊光学设计(如微透镜技术),让中心影像清晰落在视网膜上,同时让周边影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即“周边近视性离焦”)。这种设计能向眼睛传递“不需要变长”的信号,从而减缓眼轴增长,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都戴离焦镜,孩子之间的控制效果会有差别?我们接着往下看↓↓↓

        货不对板:你买的“离焦镜”可能不合格

        “医生,我们配的离焦镜,一年涨了150度!”日常门诊中,这样的抱怨并不少见。当医生检测眼镜时,常发现一个扎心的事实:孩子配戴的离焦镜达不到近视防控所需要的设计和加工标准,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离焦镜,只是普通单光镜。

        究其原因,是有些商家为了低价吸引顾客,用普通单光镜冒充离焦镜,甚至伪造“离焦”概念。结果,家长拿着医院的验光单去非正规机构“捡便宜”,看似省了钱,却让孩子错过了最佳防控时机。

        配戴时长:每天没戴够12小时,效果打折扣

        “度数低,上课戴戴就行,平时不用戴”——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

        然而,离焦镜的应用效果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即每天戴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爱尔眼科建议,孩子每天配戴时长最好不低于12小时。

        适配不良:眼镜“歪歪扭扭”,信号会“跑偏”

        离焦镜的特殊设计,对“贴合度”要求较高。镜框太大或太小、瞳高瞳距测量不准、加工时镜片偏移,都会导致离焦信号“错位”——结果,本该落在视网膜周边的影像,可能跑到了错误的位置,自然无法控制眼轴增长。

        所以,合格的离焦镜,必须“服帖”——如不歪头、不滑鼻,戴上后镜片中心刚好对准瞳孔。如果孩子总说“眼镜往下滑”“看东西要眯眼”,有可能是眼镜的适配性出了问题,需及时调整。

        个体差异:没有“万能神镜”,需个性化调整

        即便前面都做到,仍有少数孩子效果不佳,这是因为近视防控存在个体差异。

        有的孩子对离焦信号敏感,有的则更适合角膜塑形镜。这就像吃药,同一种药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也不同,需要医生根据眼轴增长速度、角膜形态等指标及时调整方案。

        乱象丛生:警惕这些“近视陷阱”

        其实,离焦镜效果差异的背后,还隐藏着更为严重的行业乱象。

        比如,一些不良商家抓住家长“焦虑心理”,打着“治愈近视”“降低度数” 的旗号,却推销来路不明的镜片,实则毫无科学依据;部分机构用简陋设备验光,随便填个度数就配镜,连瞳距都测不准;更有甚者,通过网络销售假冒伪劣的离焦镜……

        这些乱象的根源,在于“不正规”:非正规机构缺乏专业设备和医师,非正规来源的产品没有质量保障,非正规验配流程无视个体差异。

        守护孩子视力:从“三正规”开始

        对此,爱尔眼科联合社会多方力量,于今年6月共同发起“规范近视防控联合倡议”——选择正规机构,确保验配由专业眼科医师操作;坚持正规来源,所有镜片、器械均来自合法渠道,可追溯;采用正规产品,只使用经过临床验证的防控手段,质量有保障。

        爱尔眼科联合多家单位和行业机构,共同发起“规范近视防控联合倡议”。

        爱尔眼科提醒,孩子的视力没有“试错机会”。与其被低价、虚假宣传诱惑,不如选择有资质的、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只有每一步都“正规”,才能让离焦镜真正发挥作用,为孩子的清晰未来保驾护航。

岳阳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