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蓝山县红会黄卓松,有位65岁老人愿意捐献遗体与器官,刚与湘雅三医院器官协调员联系,不符合器官捐献的要求;虽然我以前做个几个器官捐献案例的经历,但不知如何进行遗体捐献?”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潘爱华教授几乎每天接到遗体捐献的咨询电话。按照流程要求,蓝山县红会工作人员与家属沟通,协调远在新疆的哥哥在角膜遗体捐献自愿书上签字,并与潘教授共同确认文书的合法性。考虑各医学院校“大体老师”的缺乏以及运输距离,潘教授联系当地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相关工作人员,做此次遗体捐献的接收工作,并详细介绍相应情况及注意事项。
第二天,12月24日12时25分,周国清老人因脑出血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周老的家属根据他生前的遗愿,时间与永州市蓝山县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将这位老人的眼角膜捐赠给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永州分站救助眼疾患者,遗体则捐赠给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做为医学研究与教学,这是永州市蓝山县首例角膜遗体捐献。
周国清老人,1958年10月26日出生于蓝山县浆洞乡水杉林村,十四岁参加工作,为村筹建的林场进行育苗和种植造林,一干就是十几年。据村里的人说,周国清老人在工作中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嘉奖。他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帮助村上老人及无劳动力家庭从不收取报酬;他为困难群体捐款助学,照顾五保老人,为贫困孩子支付生活费及购买学习用品;为村上架桥筑路,累了病了仍然坚持工作;他为兄弟姐妹提供帮助舍己为人,终生未婚,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
周国清老人一生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从不考虑利益得失。因为一直将经济收入用于帮助他人,患了高血压病也无钱医治,所处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他也从未想过离开这个奉献一生的村子,直到逝世前,他想到的仍然是,要用自己的遗体为社会做出最后的贡献。
周老先生说:“我看到有的孩子眼睛看不见光明,心中不是滋味,这是其一;其二,我自己一生很平凡,待逝后为国家医学事业再作出贡献,将有限的眼角膜在他人身上重见光明。”
在蓝山县红十字会、爱尔眼科医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人员及老人亲友的共同见证下,周国清老人的亲属强忍悲痛,在角膜遗体捐献确认登记表上签下名字,为周国清老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潘爱华教授谈到:“器官捐献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角膜遗体捐献相对来说简单多了,但也必须按照严格的流程来完成”;湘雅医学院大体老师缺乏,但有义务有能力指导兄弟医学院校完成遗体捐献,共同促进医学发展。生于平凡,终于伟大,从遗体捐献那一刻起,周国清老先生的生命也将如他所期望那样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
【文章来源于遗爱在人间 】
1
医院地址:青年中路398号恒泰大厦(五里牌加油站对面)
客服微信:18973038320